数据预测,国内VR线下体验店现在已经超过1000家,预计年底会增加至2000家。急速的发展虽然是好事,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泡沫,而看似繁荣的VR体验店正面临市场危机,可能3~6个月后创业者们就会面临生死两难的抉择。但是,至今为止,没有哪个行业能像虚拟现实这样既让人兴奋又令人沮丧。

3~6月后将迎来生死危机,VR线下体验店要如何破局?  

  兴奋的是:包括微软、英特尔、谷歌、索尼、Facebook、ARM、NVIDIA等等一系列的国际大厂商均已投身其中。国内BAT虽然动作较慢,但也已涌现多家一二线企业身影,包括360、联想、乐视、爱奇艺、暴风科技等,腾讯也已开始布局步伐。

  沮丧的是:大厂商的介入必将令市场局面变得复杂,新兴科技带给创业者的机会几乎稍纵即逝。创业者不但面临选队站的两难抉择,更可怕的是,过去经济发展积累的资金、渠道优势将会给虚拟现实行业带来极大的变数。

  从今年VR线下体验店的发展轨迹就能看出这个问题。

  笔者从今年2月初开始就先后撰文,阐述VR线下体验店模式带给创业者的机遇。当国际上还在为VR游戏尚未成熟而苦恼时,国内已经成功探索出一条借助尚不成熟的VR游戏来谋取利益的商业模式。

  借助VR游戏Demo、体验式内容,通过Oculus或国内乐相科技、3Glasses的头显设备,大众用户第一次体验到了VR所带来的新奇感受,并愿意为此支付每次20-30元的费用。这一收费标准给线下体验店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单位面积营业收益超过了传统的电玩厅。

  帮助这一商业模式建立的除了VR内容和VR头显,还有传统的线下娱乐设备:动感座椅、赛车、翻滚座椅……这些设备让VR体验变得更有“逼格”,也成为推动用户付费的原因之一。

  VR线下体验店这一模式的确立,是中国人在VR领域一次成功的尝试。目前来看,相关的从业企业包括如下几个类型:

  其一是乐客VR、F&E等,他们的产品集成VR内容和VR头显,有的配备一体化的操控屏幕,提供给各个线下娱乐设备厂商使用;

  其二是太虚幻境这样的VR线下体验店连锁品牌,他们通过在人流量较高的区域开设店面,形成持续稳定的收益;

  其三是像眼界、哇塞、超级队长、第一现场这样的企业,从内容、品牌到相应的设备,全都提供,同时还采取加盟的方式实现快速扩张;

  其四则是大量的个人或零散店铺,他们看到这样的商业机会,自己开设一个或几个点。

3~6月后将迎来生死危机,VR线下体验店要如何破局? 

  F&E、乐客VR的人在与笔者闲聊时,曾经预测年底会出现上千家VR线下店,但就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如果包含第四类,现在国内应该就超过了1000家;预期到年底,国内会出现2000家。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它已经足够证明一个新商业形态的存在。

  但笔者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一新的VR商业形态正在陷入危机之中。

  根据笔者的了解,现在国内VR线下体验店市场态势发展到如下情况:

  1.国内一二线主要商业场所大都出现VR线下设备,有的独立成店,有的出现在已有的电玩厅、儿童娱乐场、电影院等。

  2.国内几家财大气粗的公司正在采取侵略式的圈地做法,将大量具有人流量的商业场所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不惜采取“免费铺货”的方式。这种手段甚至发展到以省为单位来垄断的地步。

  3.线下娱乐设备商日趋饱和,动感座椅超过30家,价格竞争激烈,少数厂商“免费铺货”的做法更会极大打击其他设备商的生存空间——即使有新的高端/差异化设备出来,也难以抵挡圈地威胁。受此影响,一些设备商已有从B端转向C端市场的打算和动作。

  4.与线下娱乐设备成熟度较高相对应的,VR内容与VR头显并不足够成熟,换言之,能让用户获得的VR体验并未达到应有高度,严苛的观点甚至认为目前线下体验店的VR内容尚未达到及格线。

  VR线下体验店市场最大的危机就在于:人民群众日趋增长的体验要求与VR内容达不到用户体验要求的矛盾。

  我们认为,线下体验店第一波发展的驱动力是“新鲜感”。但现阶段的VR内容体验性较差,缺乏交互,对用户的持续吸引力很难超过3~6个月。一旦内容无法持续满足用户需要,将会导致线下体验店生意冷清。换句话说:线下体验店将会在3~6个月后迎来内容匮乏导致生意下降的局面。

  可叹的是:国内VR内容开发的实力和力量并不能保证在这个时间段内推出新的内容。一些设备商跟笔者交流中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寻求团队开发出来的内容,连他们自己也认为顶多打60分。

3~6月后将迎来生死危机,VR线下体验店要如何破局? 

  所以,笔者对想要和正在进入这一市场的从业者的忠告是:

  谨慎的动作。不要大举扩张,以较小的面积、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积累市场人气和运作经验,同时更重要的是等待VR内容和设备的成熟——国外VR头显消费者版本将在明年第一季度上市,而新的更有创意、价格也更低廉的娱乐设备也会很快出现。

  还有一个警告是:鉴于初期设备成本较高,一些设备商提出了押金分成的方式,并承诺设备不满意可以退换。但某些设备商严重缺乏信誉,如果店面要求退换设备,很可能会不返还押金。甚至一些采取销售模式的设备商在退货后也拖延乃至拒绝将原有的设备购买费用还给购买者。这也需要从业者谨慎。

  有朋友问我:是否等待半年之后再进入比较好?

  依据目前市场的热度、扩展速度和商业形态的特点(商场普遍有独占要求),半年后恐怕很难有能让小从业者进入的空间。换句话说,到时候你很难找到一个没有VR的场所让你进入。

  VR领域的市场特点可见一斑。但更深谋远虑的思考是:一旦线下市场被瓜分,VR的线下流量入口将被一些具有传统思维的企业把控。BAT们会作何想?

本文来源:上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