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 西行纪
对漫改动画故事体量和制作模式的探索
国产动画发展至今,年播已经成为视频平台树立国产动画标杆的重要模式。在2022腾讯视频动画发布会上,腾讯视频一口气公布了6部年播作品。除了《斗罗大陆》《完美世界》《吞噬星空》《一念永恒》和《斗破苍穹》,前不久完结第四季的《西行纪》,未来也将加入到年播动画行列。
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国产动画,经历了单集时长的突破和季播为主的播放模式,逐渐在制作领域和市场层面形成了国产动画的一类特征:以3D CG技术和网文改编动画为制作模式,由此吸引了大量泛二次元用户。
年播动画数量的增加,让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同时也令整个行业和市场形成了一种固有印象:在中国似乎只有网文才能改编为年播动画。此前5部年播动画,都是改编自知名网文。而在其它平台,包括B站和优酷,年播动画都改编自网文。而今源自漫画的《西行纪》被纳入年播动画行列,则让不少动漫爱好者看到了漫画改年播动画的希望。
为什么国产年播动画都是网文改编?
年播动画,即一年播出52集。这种沿袭自日、美,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动画播出模式,播出时限越长,越能对受众群体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力,从而延长其商业层面的价值。中国的电视儿童动画多年前就开始效仿这种模式,并取得了商业层面的成功。需要注意的是,年播其实只是一种区别于季播(即以12或13集为一个播出时间段)的动画播出模式,并不意味着年播动画就只有52集,过百集的动画比比皆是。
年播动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要通过稳定的故事内容和持续的内容长度来保证影响力。比如在日本,七八十年代主打儿童受众的《铁臂阿童木》到国民级的《海螺小姐》,九十年代面向青少年的《海贼王》到单元剧模式《名侦探柯南》,这些长篇动画的内容源头一定是有广泛影响力和既定受众的漫画。之所以选择改编漫画为长篇动画,除了漫画和动画受众有着高重合度外,还与动漫产业在日本形成的深远影响力分不开。
在中国,年播动画的内容源头则变成了网络文学,这同样是基于网文在中国文娱市场的源头地位。网络文学改编年播动画,其明显优势在于故事体量够长,早已通过多元化的内容形态形成了持续影响力,使得其拥有极广受众。
这些被用以制作年播动画的网文,在数年甚至十多年前就完结。但作为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作,它们通过数次再版的实体小说和连载漫画,以及有声书、游戏在内的其它内容形式,以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多年来不断影响着中国的青少年读者,实现着粉丝群体的不断更迭。
根据公开数据,由2010年完结的《斗罗大陆》改编的漫画单行本,截至2016年12月累计销量就达到了3500万册。2011年完结的《斗破苍穹》,到2017年时实体书的总销量突破1000万册。当然,更不用说由网文改编的漫画近几年来在各个漫画平台的数据。
动画的高人气,带来的是极为亮眼的商业开发。和《斗罗大陆》动画在不同阶段合作过的品牌,就有麦当劳、康师傅,以及荣威汽车,同时也授权给了包括卡牌、积木在内的其他商品。在商业品牌眼中,高人气的年播动画兼有带量和品牌年轻化营销两种作用。
但是,网文改编年播动画也有其自身问题,即原著内容的同质化。由于几部玄幻网文的创作时间较为接近,从人物塑造到故事发展脉络,都有中国网文发展早期的特殊印记,这为动画创作增加了难度。如何根据原文中对角色容貌描写的只言片语去制作建模,如何在改编过程中保持主角人设的从一而终,如何用“炸裂的经费”展现毁天灭地的主角大战,甚至于随着更新集数的增加,如何避免还原原著故事情节被视作“水时长”,删减增添剧情被视为“魔改”——以上种种都成为原著粉丝口诛笔伐网文改编动画的重点。此外,针对不同的网文IP,改编的年播动画也有长有短,比如《斗罗大陆》《斗破苍穹》明显就是冲着“有生之年”去的,而《完美世界》《吞噬星空》动画剧情方面的大删大改,则是为了在有限的剧集长度中讲完故事。
玄幻网文改编动画看得多了,也有观众发出疑问:国漫就不能改编为年播动画吗?要回答国漫是否具备改编年播动画的可能性,需要解决2个问题:国漫领域里是否有值得作为年播形式改编的作品?怎么改才能满足年播动画内容持续且稳定的更新节奏?
国漫能不能改成年播动画?
根据国产漫画载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纸质漫画时代和网络漫画时代。千禧年后纸质漫画迎来蓬勃期,于《漫友》《知音漫客》等漫画杂志上连载的一大批原创漫画作品,成为了90后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回忆。
可以看到,中国纸质漫画的巅峰时代是早于网络文学的,然而不同的传播渠道却决定了这两种内容形态后来的结果——网络文学至今依然劲头正盛,纸质漫画早已被网络漫画取代,这或多或少让纸质漫画成为“时代的眼泪”。
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当年的“白月光”,会发现不少作品不仅在人设方面有着日漫角色的既视感,剧情单调、冗长、缺乏逻辑以及套路化,创作到中后期为了赶出版进度而牺牲剧情卖人设,导致作品烂尾的情况比比皆是。
除了受众群体的断代和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少量表现比较出色的作品,或者因为版权归属混乱,又或是因为题材特殊,后续衍生开发不好跟进,很难成为漫改动画的“幸运儿”。
这些问题,等到2010年后网络漫画平台大举发展,吸引来更多的漫画作者,出现更多可供筛选的漫画作品,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漫画后,才能得以解决。
从《十万个冷笑话》改编为动画的2012年算起,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国产动画到今年刚好10年。这10年里,国产漫画改编动画层出不穷,其中具备影响力的作品,比如《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镇魂街》《非人哉》等,都是以季播形式出现。基于原著漫画的故事体量和制作模式,改编为季播动画是最合理的。
以已经更新了10季145集动画的《狐妖小红娘》和更新了4季的《一人之下》为例,其改编的漫画章节各自都已达到了连载漫画约一半内容。漫画进度固然可以支撑年播这种模式,但动画进度赶上漫画是迟早的事情。
在动漫产业发达的日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制作方原创动画情节,通过丰满打斗过程和人物形象细节来保证动画进度。不过动画原创内容质量不稳定已成为常态,动画粉丝对原创情节同样褒贬不一。也因此,针对国漫IP改编的动画,选择季播方式以逐步提升其内容质量,同时以相对合理的运营模式保持季与季之间的用户粘性,是这些动画目前的发展思路。
开篇提到的《西行纪》,这部由港漫改编的动画,自2018年开始于季播形式更新到第四季时,也消耗了原漫画1/3的内容进度,接下来将开启年播更新模式,在内容层面上也面临着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漫画中人气角色孙悟空和阿修罗族的罗候为主角的前传漫画开始连载,作为年播动画播出期间的季播动画内容储备,同时辅以网络动画大电影去完善一些独立故事,让IP在4年内通过年播+季播+大电影的组合,从长度和宽度提升影响力。
为漫画人气角色做衍生内容,在动漫领域里是常见的行为。不过有漫画粉丝指出,《西行纪》漫画自第三部开始风格大变,剧情也与前面衔接不上。根据IP方公开的信息,这是由于原作者郑健和、邓志辉改为创作孙悟空、罗候的衍生漫画,同时引入了其他港漫作者创作《西行纪》后续故事的缘故。作为一个知名度不如其它网文的国漫IP,《西行纪》动画未来的故事走向、人物表现要如何保持原有风格,吸引更多动画观众,是动画创作的重点。
另外,《西行纪》与其他国漫IP改编动画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其采用的3D CG制作模式,而前面提到的漫改动画全都是2D动画。在部分核心动画观众中有一种观点,认为2D动画才是正统,3D动画千人一面的“网红脸”建模毫无特点。实际上,于动画创作而言,2D或3D都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过中国2D动画经历了断代,制作人才匮乏,并不具备像日本那样完善的2D年播动画制作条件。比如开篇提到的《一念永恒》就是一部2D动画,最近的续播距离上半部分故事完结已经过去了1年的时间,这中间的空档期显然是为续播准备好一定数量的剧集。
从制作方面来说,3D动画具备通过资产的前置生产和引擎渲染实现内容达到快速制作这一优势,通过程序不断的优化提升画面质量和制作效率,再加上3D动画制作环节的细分对于新人的培训和上手相对友好,目前来看在已具规模化的国产年播动画制作领域,最佳的选择恰恰是3D CG。
一直以来,“动”与“漫”之间在内容创作彼此存在一定的独立性。特别是在中国文娱领域,随着网文改动画、漫画的蓬勃,漫画和动画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但是,站在行业发展角度,国漫需要做季播动画,也应该有年播动画。眼下,《西行纪》从季播转向年播,无论是它的故事本身所具备的厚度,与当下主流动画观众审美口味的匹配,以及大量衍生内容的同期规划,都与目前主流的国产年播动画的内容和运营有着极大差别。它到底是资本的强推,还是能在国产动画市场做出与众不同的表现,结果只有交给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