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这个被无数大佬、厂商看好的领域,从2015年开始逐渐成为国内手游市场的主流。经过2016、2017两年的爆发与沉淀,想要在这个市场中再分一杯羹,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沉淀方出精品,“后二次元”时代的市场接纳法则
2018年已经过半,这半年里二次元游戏依然层出,但已不复当年的乱象,经过反复打磨、精雕细琢的产品更容易吸引住玩家、在行业中立足脚跟。这意味着,“后二次元”时代里,玩家不断成长的高质量需求直接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成长,更是催生了大浪淘沙式的市场接纳法则。流水线式的游戏迅速被市场抛弃,留下的都是真正有内涵、值得深度剖析的好作品。也再一次验证了,唯有握住时代脉搏者,方能在此机遇中获胜!
二次元潜力未尽,掌握时代脉搏者胜
虽然将2018年定义为“后二次元”时代,但并不意味着二次元市场的潜力已经被开发殆尽。
自2016年二次元元年之后,二次元市场的能量被迅速挖掘放大,并且在2017年达到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整个行业都看好这个市场,并且认为到2022年能达到100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两相对比,二次元领域的潜力远没有到尽头!
求新求变,二次元游戏的细分之路
二次元游戏经历了从前几年娘化、卡牌、大建的套路,到如今百花齐放(《崩坏3》这样的TPS、《阴阳师》之类的回合制、《幻想计划》这样的ARPG等)的游戏形式,更加细分的形式让玩家们拥有了更多选择。同时,现阶段的二次元游戏,其中的玩法也更加丰富。除了必备的收集要素外,养成线、剧情线、休闲小游戏等都渐渐成为“标配”。
精雕细琢,成功的不二法门
在不断细分的二次元游戏市场中,能够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无疑不是经过反复打磨、精雕细琢的精品。比起前几年抢时间推产品,现阶段的二次元游戏市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更高。因此,我们不难看到一测、二测、三测、四测的游戏出现。并且每一次测试后,游戏都会进行大幅调整与优化。厂商们的集体行为,证实了他们对玩家意见的重视,也表达出他们对调优游戏的决心——即使被玩家一路催促,也坚持沉下心,把产品打磨得更好。
但过长的等待期会消磨玩家对游戏的期待和热情,所以,更多时候,厂商们会选择在某个平台开启“先导测试”,其目的也是为产品的精雕细琢服务——收集数据、调整优化,集中研发力量解决问题后,再推全平台。
比如早在4月就开启iOS测试的《幻想计划》,3个月后才正式推出全平台,便是对产品的打磨与雕琢的明证。笔者也相信,经过了这样艰辛的打磨过程,二次元的游戏也将会越来越好。
紧抓用户,行业立足的根本
究其根本,想要在二次元游戏产业中立足,用户的获取是重中之重。如今二次元用户不断在向轻度用户转变,植根于“二次元”,但不拘泥于“二次元”,获得更多“泛二次元用户”的接受与喜爱才是立足的根本。
“泛二次元用户”用户的兴趣点归根结底跳不开A、C、G。ACG领域的产品更是横跨多种不同娱乐形式:游戏、漫画、动画、轻小说、Cosplay、同人、周边……天然的生态链保证了“泛二次元用户”获取的可行性。
同时,二次元领域也流行着“破壁”的思路——动漫IP真人化,打破次元壁降临三次元,也是一条发展之道。看准这一点的公司不在少数。网易、腾讯领头当仁不让,米哈游、莉莉丝、晨之科等新生代二次元公司也稳健地走在这条路上。
最终谁能成为市场的宠儿,就看这些专注二次元的公司,谁能做精做细、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