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还有多少人记得,仅仅只是在1个多月前,网络上曾出现过“2020年是中国IP宇宙元年”的说法。

“IP宇宙”,即像“漫威电影宇宙”那样,通过独特的世界观设定,将若干个IP的人物或故事联合在一起,在文化层面形成庞大内容体系,且有着巨大商业价值挖掘潜力的“超级IP”。

之所以很多从业者此前都乐观地坚信“IP宇宙元年”的即将到来,主要还是因为《唐人街探案3》和《姜子牙》这两部电影作品已经出现了萌芽:前者明确将 “唐探宇宙”贯穿于整部作品的创作以及宣发过程中,后者则被视为继《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后,“中国神话电影宇宙”形成最重要的关键节点。

然而因为疫情的原因,2020年春节档除了《囧妈》通过流媒体平台播放之外,其余的6部电影都选择了延迟上映,电影市场至今也仍然没有能够迅速恢复的迹象。也因此,“IP宇宙元年”这个乐观的行业发展预估,也开始出现了质疑的声音——

疫情之下,2020还会是中国“IP宇宙元年”吗?

中国文创市场,“IP宇宙”为什么很难形成?

在许多有关“IP宇宙”的行业分析文章中,作品是否拥有庞大的世界观,往往都被视为“IP宇宙”能够成功构建的重要基础。它既能让故事的创作变得更加合理有逻辑,同时也能依靠世界观的复杂脉络,让通过不同故事“入坑”的粉丝汇聚在一起,从而让整个IP释放出强大的文化和商业生命力。

虽然这些分析都头头是道,但问题在于,在文创作品的实际创作过程中,世界观的构建完善却又很难做到“一口吃成个胖子”。许多已经形成独特“宇宙”体系的超级IP,往往都是从一个很小的故事出发,通过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内容积累,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完善成型。

也就是说,可持续的内容开发,才是“IP宇宙”能够形成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中国文创市场,很多有潜力,或者幕后资方希望最终形成“宇宙”的IP,在内容开发的延续性方面做得都并不好。

例如,玄机科技旗下的IP《秦时明月》,是从2007年开始创作的知名3D动画系列。以动画作为IP开发始端的《秦时明月》,在世界观设定方面应该会更加自由,拥有极强的创作空间。在刚刚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该IP除了动画正片外,还陆续推出了动画电影、2D番外动画、漫画、小说、游戏、舞台剧、真人影视剧、姐妹篇等衍生内容,在IP拓展方面表现得十分积极,早就已经有了“IP宇宙”的雏形。

可是,在广大粉丝眼里以及整个文创市场中,我们却鲜有看到“秦时明月宇宙”的说法,许多粉丝至今仍然不相信该《秦时明月》能够做成“IP宇宙”。究其原因,这与近些年来《秦时明月》在内容层面没有新鲜血液的持续加入,尤其是正片第六部的推出时间一拖再拖,导致该IP已经陷入几乎“断更”的境地有着莫大的联系。出现这种尴尬情况的原因,或许与玄机科技近些年将大量动画产能用于与腾讯、网易的合作项目上有关。

如果说《秦时明月》出现的IP发展困境,是中国动画公司为了生计问题无奈作出的选择的话,那么曾经将“打造超级IP”作为终极目标的《勇者大冒险》,则是中国文创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水平及其不均衡的牺牲品。

《勇者大冒险》是腾讯、像素、南派三叔以全球冒险世界观为始端,通过文学、游戏、动漫等不同内容产品的互动平行发展,以此来同步形成庞大的粉丝圈,共同打造统一的“勇者大冒险明星IP”实践。

虽然从逻辑上看,这种主要依靠资本来驱动的“IP宇宙”打造模式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获得的结果,则是《勇者大冒险》的动画依靠较高的作品质量圈粉无数,而游戏等其他方面的表现却不如人意。这种IP不同内容的发展失衡,正是让《勇者大冒险》游戏、漫画、动画等内容的开发相继暂停,整个IP逐渐淡出市场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秦时明月》这样曾经过内容的长期积累和开发的IP,还是《勇者大冒险》那样用资本的力量强行推动的模式,不符合预期的市场反馈,以及幕后团队必须面对特别现实的生存问题,创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IP宇宙”,似乎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对于中国文创行业的广大从业者和公司来说,这其实多少都有点沮丧。

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IP所积累的经验,就不难发现所谓“超级IP”,甚至是“IP宇宙”的形成关键,一定是要求IP所产出的主力内容,能够满足相当一部分目标市场的需求,且必须要做到“叫好又叫座”。只有这样,该IP才能够做到解决基本生计问题的同时,进行高质量续作或衍生内容的持续开发,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架构,才有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IP宇宙”。

容易被人忽略的“IP宇宙”诞生因素:市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从IP的发展角度上看,无论是已经在春节档积累了超过40亿票房的 “唐探宇宙”,还是接连在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创下奇迹的“中国神话电影宇宙”,确实已经拥有了构建起“IP宇宙”的条件和实力。这不仅是由于这些电影作品本身就具备过硬的内容质量,同时更是拜近些年来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带来的红利所赐。

市场红利,是“IP宇宙”在诞生过程中,比较容易被人忽略的重要因素,但它所起到的作用却可谓至关重要。

以“漫威电影宇宙”为例。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虽然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是脱胎于漫威于1939年开始创作的诸多超级英雄漫画,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在美国电影市场大杀特杀,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在漫画市场的多年积累。然而在中国,那些将钢铁侠、蜘蛛侠、美国队长、黑寡妇等超级英雄作为自己“青春记忆”的观众,其实绝大部分都没有看过原作漫画。

有趣的是,以《钢铁侠》开启“漫威电影宇宙”第一阶段的2008年,正好是中国电影市场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名的一年。也正是从2008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以每年35%的速度持续增长,引进了大量优质的好莱坞电影,其中就包括了“漫威电影宇宙”的所有影片——它们有相当一部分都实现了中美同步上映,甚至还出现了中国早于美国上映的情况。

一边是电影公司的大力引进和宣传,一边则是中国年轻观众用真金白银带来的票房回报。良好的电影市场发展势头,让“漫威电影宇宙”以极其大众化的娱乐形式,用十余年的时间培养起了自己最忠实的观众。2019年看哭了无数观众,且在中国获得了42.5亿人民币票房的《复仇者联盟4》,正是其强大粉丝粘性的最好证明。

这种充分借助市场红利而逐渐形成的“IP宇宙”,在中国同样具有相当人气的“哈利·波特宇宙”身上,也同样有所体现。

与“漫威电影宇宙”不同,“哈利·波特宇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至少吃到过两波市场红利。

从2000年开始,拜快速发展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所赐,《哈利·波特》系列图书一直都处于非常热销的状态,成为了当时的中小学生群体中最流行的课外读物。而从2002年开始,《哈利·波特》以及《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电影都曾引入过中国市场,虽然票房方面没有像“漫威电影宇宙”那样变态,但也算是引进好莱坞大片里的上游水平了。

倘若我们再将2000年代《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电影的盗版因素考虑进去的话,该IP在市场中影响力的形成过程,如今恐怕已经很难再度复制。

从“漫威电影宇宙”以及“哈利·波特宇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某一类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所产生的红利,其实非常有利于IP的粉丝积累以及内容的持续开发,让“IP宇宙”的抽象概念在市场中深入人心,不再只是幕后版权方的一厢情愿。

随着中国文创行业从业者“IP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近些年来中国文创内容在生产力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打造出属于中国的“IP宇宙”,在软硬件层面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如,随着网文市场快速发展的《斗破苍穹》,随着电影市场的火热而备受瞩目的 《唐人街探案3》和《姜子牙》,这些“IP宇宙”的 成型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疫情之下,文创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这股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迅速哑火。

虽然 “唐探宇宙”和“中国神话电影宇宙”确实已经具备成型的条件,但是从市场客观环境上看,这两大“IP宇宙”的成型却已经错失了一次最佳窗口期,整个文创市场也因此迎来扑朔迷离的变化——

疫情结束后,迎接我们的到底是全民的报复性消费,还是许多人因为“危机意识”的加重,而在个人消费行为上变得更为冷静和理性?

包括院线在内的线下经济,会这场疫情的到来呈现怎样的变化?

“宅家经济”会不会因为这场灾难的洗礼,顺势一跃而上,成为更多人进行日常娱乐消费的方式?

如果是的话,线上娱乐的市场红利是否能够成为 “IP宇宙”形成的支撑?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知。

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在不同的时期,始终都会存在某种能够让主流大众接受的娱乐形式。这正是那些希望做出“IP宇宙”的版权方,在接下来10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应该重点寻找的发展方向,让自己的内容创作运营,能够尽快跟上市场的变化。我们也希望,中国“IP宇宙元年”,或许真能像很多人在年初预计的那样,能够在2020年真正到来。